2012-09-15 (六)
「登瀛書院」位於南投縣草屯鎮,建於清道光二十七年,為草屯地區第一座學堂,
由於當時草屯地區民生欣欣向榮、文風鼎盛,為建立讀書風氣而由當時地方有志之士紳發起,募得資金所興建。
目前內部改為文昌祠,正殿主祀「文昌梓潼帝君」,
是許多學子祈求考運的重要地點,書院四周稻田環繞,富田野之美,氣氛古樸幽靜。
書院建築至今完整保存清代建築格局,正門上懸有「登瀛書院」,
神龕上方懸掛有「文運重興」、「學教敦倫」,另有國史館史料編纂委員會所贈的「輔翼聖教」匾。
除了古匾外,諸如閩南花紋磚、樑上構築、壁上萬字形花紋磚、東西廂壁上書卷狀雕飾,
都是古意盎然、別具特色,其所保存的文物相當豐富,
是臺灣有關書院教育的珍貴史蹟,文化資產極為珍貴。
儘管世事多變,但「登瀛書院」從古至今的歷任管理委員皆能堅守書院之崇高清譽,
也嚴禁政治力介入,保持了文廟之嚴肅寧靜型態,塑立了不隨俗的典範。
也因它遠離市儈,且保持原貌,靜靜地佇立於綠油油的大地上,使訪客置身其中,
彷彿走過時光隧道,回到那研讀四書經典、唐詩宋詞的年代。
「登瀛書院」的格局是簡樸的單進三合院式建築,空間配置中間為三開間的正殿,兩側為七間式廂房,
過水相連正殿與廂房,正前方有燕托翹脊的照牆一座,
書院正門之聯曰:「登雲有路志為梯聯步高攀鳳閣,瀛海無涯勤是岸翻身跳進龍門」
期勉莘莘學子努力讀書,才能榮登金榜、光耀門楣。
「登瀛書院」為目前台灣現存書院中格局最小的一間,
據推測其格局的簡約應與創建時經費的短絀有關,
當時雖由當地仕紳捐募興築以及信徒捐置學田,但仍接受彰化「白沙書院」的資助,
故其與白沙書院關係密切,當年學規、修業等皆大部份依循白沙書院。
台灣歷史記載的六十二所書院中,創建年度有早晚,規模大小有別,
財務情形各異而各具有特色,但建築物大部分已失去了原貌,
惟「登瀛書院」歷經一百六十多年來,雖曾四次大修,然均能依照原貌加予修繕,
不僅正殿之結構體毫未予更動,連兩排齋舍也不增減一間,
建材之土埆也未更換為磚塊,完整的保持初建原貌是其一大特色,
堪稱珍貴的文化資產,經內政部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。
電話:049-2336784
地址:草屯鎮新庄里史館路文昌巷30號
創建年代:清道光28年(西元1848年)
供俸主神名稱:文昌帝君,孔夫子,朱夫子,魁斗星君
開放時間:04:00~21:00